【答案】
(1)一件A產品需用材料=(14-8)/2=3(千克)
一件B產品需用材料=(12-8)/2=2(千克)
一件C產品需用材料=(10-8)/2=1(千克)
A產品單位約束資源邊際貢獻=(23-14)/3=3(元)
B產品單位約束資源邊際貢獻=(20-12)/2=4(元)
C產品單位約束資源邊際貢獻=(16-10)/1=6(元)
根據單位約束資源邊際貢獻排序,應該優(yōu)先生產C產品,其次是B產品,最后是A產品。
C產品和B產品可以按預計銷量生產15000件和10000件,A產品的產量=(59000-1×15000-2×10000)/3=8000(件)
甲公司邊際貢獻=(23-14)×8000+(20-12)×10000+(16-10)×15000=242000(元)
息稅前利潤=242000-30000-59000=153000(元)
銷售收入總額=23×8000+20×10000+16×15000=624000(元)
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242000/624000=38.78%
保本銷售總額=89000/38.78%=229499.74(元)
C產品的保本銷售額=229499.74×(16×15000/624000)=88269.13(元)
C產品的保本銷售量=88269.13/16=5516.82(件)
進位取整,C產品的保本銷售量為5517件。
C產品的安全邊際率=1-5517/15000=63.22%
(2)設C產品的最低單價是P元:
(P-10)×50000-30000-59000=153000
解得:P=14.84(元)
(3)9月和10月C產品的產量均為59000/1=59000(件)
完全成本法下:
10月單位產品成本=單位直接材料+單位直接人工+單位變動制造費用+單位固定制造費用=2+2+2+59000/59000=7(元)
10月的息稅前利潤=(單價-單位產品成本)×銷量-變動銷售與管理費用-固定銷售與管理費用=(16-7)×46000-46000×(2+2)-30000=200000(元)
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直接材料+單位直接人工+單位變動制造費用+單位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2+2+2+2+2=10(元)
10月的邊際貢獻=(16-10)×46000=276000(元)
經營杠桿系數(shù)=276000/200000=1.38
總杠桿系數(shù)=1.38×2=2.76
每股收益增長率=10%×2.76=27.6%
(4)方法一:
10月單位產品成本=單位直接材料+單位直接人工+單位變動制造費用=2+2+2=6(元)
10月的息稅前利潤=(單價-單位產品成本)×銷量-固定制造費用-變動銷售與管理費用-固定銷售與管理費用=(16-6)×46000-59000-46000×(2+2)-30000=187000(元)
方法二:完全成本法下:
10月初的產品存貨數(shù)量=59000-50000=9000(件)
10月初存貨單位產品的固定制造費用=59000/59000=1(元)
10月末的產品存貨數(shù)量=9000+59000-46000=22000(件)
10月末單位產品的固定制造費用=59000/59000=1(元)
期末產品存貨中的固定制造費用-期初產品存貨中的固定制造費用=22000×1-9000×1=13000(元)
變動成本法下的息稅前利潤=完全成本法下的息稅前利潤-(期末產品存貨中的固定制造費用-期初產品存貨中的固定制造費用)=200000-13000=18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