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篇,本文我們接著聊一聊職場新人的“問”和“切”具體是什么意思。比如都問些什么?具體怎么問?“切”又怎么解釋呢?
老人常說,鼻子底下長嘴就是用來問的。職場新人可能會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提出問題,所以遇到事情總是自己悶頭研究,這是不可取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總要有人指引和帶路,否則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你可能很快就會迷失方向,陷入彷徨。具體都問些什么呢?
◆對專業(yè)知識的詢問。對于剛入職的新員工來說,對新崗位所需的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知識,肯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有些可以自己學習,慢慢琢磨,有些則需要老員工帶路。所以,有些公司會給新入職員工安排“師傅”進行專門的一對一或者一對多指導。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一定不要憋著,及時發(fā)問尋求幫助才是正解。
◆對工作流程和組織框架的了解和詢問。主要包括報銷、請假、系統(tǒng)使用權限的申請等流程。組織框架,即公司大領導是誰,公司主要分為哪些部門,各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誰等等。除此之外,還要了解所在部門直屬領導的性格脾氣如何,是什么樣的做事風格,喜歡什么樣的員工等等。
◆詢問公司慣用的工作溝通方式。如果習慣線上解決問題,需要咨詢清楚具體使用哪種溝通軟件。是用釘釘、微信還是企業(yè)內部的溝通軟件亦或是企業(yè)郵件。這些都需要打探清楚。
中醫(yī)里的“切”,即切脈,把脈,通過脈絡的變化來確定病癥,對癥下藥。延伸到職場上,“切”可以理解為提升執(zhí)行力,凡事身體力行,用更多的實踐和具體行動去解決問題,驗證對錯。
◆工作。焦慮的產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耙胫览孀拥奈兜溃偷糜H口嘗一嘗”。作為職場新人來說,剛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力行”,什么事都親自經歷一遍,才能在某些細節(jié)處發(fā)現問題,在不經意間找到秘訣,在反復操作和經常練習的過程中,慢慢找尋到工作的節(jié)奏和心態(tài)。
大到工作匯報、對接項目、跟進客戶,小到復印資料、整理材料、粘貼發(fā)票等,新入職員工請不要懼怕工作內容的繁瑣復雜,更不能嫌棄工作的簡單機械,即使再“無腦”的內容,只要用心去做,也能從中找到規(guī)律,探尋到某些小技巧。
◆人際交往。入職一個新的公司,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全新的工作內容,更意味著即將要接觸一個全新的、與以往人生經歷毫不相關的“人際圈層”。新員工要重新編織與之有利益聯(lián)結的人際關系網,預估自己將來可以提供的、能用來交換的信息并據此定位自己在這個圈子里的地位和社交價值。主要注意以下兩點:
>>保有邊界感:對在該公司摸爬滾打好多年的老員工一定要保持基本的邊界感。在工作方面,可以咨詢但請注意頻率;可以有所疑問,但需注意溝通的時間、場合和語氣;可以適當做一些不是自己工作職責內的“雜活”,但請注意次數,否則你將會被“欺負”得很慘。在生活方面,不要輕易對別人提起自己的生活,更不要試圖去參與和干涉別人的生活。
>>適當合群:君子和而不同,入職一個新公司,基本的團隊精神還是要有的,凡事不可一意孤行,獨來獨往。但在合群和融入的同時,也請保留住自己獨立思考和理智判斷的能力,切忌隨波逐流,喪失自我。這其中的分寸還需自己掌握。
綜上,入職一個新單位,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保持警惕,萬事小心,于細節(jié)處學習職場禮儀,在不經意間總結工作經驗,時時刻刻記得學習和提升專業(yè)知識水平。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