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前提_25年中級經(jīng)濟師財政稅收知識點搶學
今天的汗水是明天的禮物,別停下,未來在等你。2025年中級經(jīng)濟師的預習備考已經(jīng)開始,部分考生已經(jīng)著手準備,下面為同學們總結了2025年中級經(jīng)濟師財政稅收的基礎知識點(25年考綱發(fā)布后根據(jù)變化調整),建議同學們收藏并跟學。
【內容導航】
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前提
【內容導航】
第四章 政府預算理論與管理制度
【知識點】
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前提
構建績效評價框架體系 | 年度績效計劃 | 通常在編制年度預算時根據(jù)部門的戰(zhàn)略目標確立,詳細闡述部門在特定年度內擬提供的公共服務數(shù)量和水平 年度績效計劃通常需提交給立法或權力機關通過,以作為將來對該部門或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的依據(jù) |
提交績效報告 | 績效報告通過實際績效和計劃績效的比較,描述績效目標的完成程度 部門績效報告一般要經(jīng)過獨立機構進行審計 | |
進行績效評價 | 由于績效報告由部門自己提供,很難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一些國家如新西蘭,其績效評價工作則由財政部、國庫部、審計署等部門完成,并且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納了公民取向的績效觀,即績效報告要向社會公眾公布,由公眾進行評價 | |
反饋績效評價結果 | 目前實行績效預算管理改革的國家主要采用兩種模式: (1)績效評價與預算分配之間沒有非常直接的聯(lián)系,如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等,這些國家主要以加強管理、提高效率為目的進行績效評價 (2)績效評價與預算分配之間有一種非常直接的聯(lián)系,績效評價的好壞直接影響撥款的多少,如新西蘭、新加坡等 | |
賦予部門管理者充分的自主權 | 在預算績效管理模式下,部門管理者可以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部門的特點選擇最佳的投入組合方式來生產(chǎn)和提供公共服務,可以將資金在不同的支出科目間轉移 | |
強化部門管理者的責任 | 如果資金支出后沒有實現(xiàn)預期的結果,支出機構的負責人就要承擔管理上的責任 | |
以權責發(fā)生制計量政府成本 | 權責發(fā)生制能夠更準確、更全面地反映政府在一個時期內提供產(chǎn)品和服務所耗費資源的成本,并更好地將預算的成本與預期的績效成果進行配比,加強管理者對產(chǎn)出和結果的責任 | |
建立預算績效管理的制度和組織保障 | 績效管理不僅是預算管理方法的一種創(chuàng)新,而且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轉變;不僅涉及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而且涉及政府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利益的重新調整,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組織保障 | |
本文中級經(jīng)濟師考試知識點內容由東奧教務團隊整理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