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案例分析】你能相信這些數字嗎?
時間匆匆,距離4月份CMA中文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案例分析題作為CMA考試的題型之一,分值占比還是比較大的,而要想提高自己的答題正確率,那么就要經常練習,多動腦,養(yǎng)成一個獨立思考的能力。為此,東奧小編今天整理了一份CMA管理會計案例分析題,大家一起來做一下吧!
簡介
假設你是商學院會計系的一位資深教師,你的院長韋勒(Weller)正尋求你的幫助。在和財務副校長開完年中預算會議后,她感到十分氣餒。學院的社會工作系(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預算赤字嚴重,因此副校長有意整個撤掉這個系或者取消它的學士班。該系的赤字這些年來始終是全校最嚴重的。九個月前,韋勒會晤了社會工作系的系主任喬什·雷諾茲(Josh Reynolds),要求他盡全力減少支出,但雷諾茲當時則表示沒辦法做到——支出已經降到最低了。為了給一位未包含在基數預算之列的教師支付薪水,他不得不從其他系調轉資金。最后的赤字還得由學院來負擔,這意味著院里的其他三個預算夠用的系將發(fā)現,預算即使有點結余也會被成比例地用光。韋勒院長告訴你,從預算的角度來看,沒有了社會工作系,學院的境況將會好起來,但她不清楚實際情況將如何。赤字是顯然的,但雷諾茲說這個系正在迅速發(fā)展——有著大量的生源。韋勒請你對這一狀況進行分析。去參觀一下該系并和系主任雷諾茲談談。盡量探明情況、收集數據,盡快向她匯報。你從韋勒那里獲得了預算以及其他所有可能相關的信息,包括學生的學時和學費信息。分析案例得出結論來支持或反對副校長的意向。
有關學院和預算系統(tǒng)的背景信息
由于人口變化,該學校的入學人數正在下降。學校所在州的高中畢業(yè)生數量在減少。除了做出種種努力來招募新生和維持入學率,該校也看到在下降的入學率和上升的成本之間,也還存在可以削減開支的余地。
學雜費(請見表1)和其他各項學生繳費約占學校收入的30%,但這些收入不會作為任何院系的預算。對一個系來說,只有那些明確由該系產生的收入(例如,實驗室收費)才被納入該系的預算中。除了學雜費,該校預算收入的其他來源包括州政府撥款、專用撥款、接受私人捐贈收入和其他收入,這些收入也不作為各學院或其他單位的預算。同樣地,各學院的管理費用也不列在其預算中。
(表一)
早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每位院長就會收到財務副校長送來的學院基數預算:可用于薪水和其他成本的總金額。通常這個金額與上年預算數相等(有細微調整)。各位院長將他們的預算發(fā)送給所在學院的系主任,然后與他們會晤來討論他們的關注點。最后,院長去見財務副校長,答復一些常問的問題,比如各系和學院能否在預算內完成工作;是否存在增加收入的機會;哪些地方將會削減開支。無論是身為院長,還是系主任,都無法全盤否定掉整個的預算。對預算做出的改變通常是提高數額,而且往往是暫時性的。這意味著,一位院長可以為某一特定目的獲得一次性的資金轉撥,但很少能在基數預算上長期增加一筆資金。有一事例外,便是新增教師,而非更換教師。另一例外則發(fā)生在整個大學的預算被削減時,即:當整個學校的預算削減時。從已經過去的情況來看,年景暗淡,原先設定的預算,已不可能維持了。
首先,每個系必須平衡各自的基數預算:允許的支出必須等于計劃的支出。所有帶薪職位(教師、行政人員和工作人員)都納入預算中的薪水欄中,福利則納入預算中的另一欄(幾乎相當于50%的薪水)。助教人員,按課程付酬,福利率很低——目前為8.5%。他們的工資出現在另一欄中。除了已知的薪水、工資和福利欄外,基數預算余下的資金被系預算人員歸為經營預算支出欄。其中一些預算可能用于復印機、電話、差旅和會員費等等。在一年里,各系可在不同的預算欄目之間改變預算的分配(除業(yè)務方面的預算不能轉用在薪水方面以外)來應對特定的需要。支出在發(fā)生時登記。
大約整個會計年度過半時,院長要再次與學校官員會面,討論當年的預算是否夠用。我們現在就處在這個時點上。評估每個系和每個學院基數預算(允許的支出)和實際的支出之間的差額。預算試算表有五列數據(見附表1)。第一列是初始基數預算額。第二列稱作當前的預算,它是根據暫時的財務調整對基數預算所做的修改,這發(fā)生在年中,會增加或減少一個部門可用的預算總額(比如一次性的預算變化)。第三列是年初至今與該部門明確相關的實際支出和實際收入(比如實驗室收費或課程收費)。第四列是預算撥款的保留數額,主要是薪水、工資和福利。最后一列是預算差異額,即第2列減去第3和4列后的凈值。全部預算差異的總額顯示了該部門的結余或赤字。此時,社會工作系已經有將近50,000美元的赤字。
(附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