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師各科目和注會的科目比較起來誰更難?




在財會職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稅務師與注會是兩座重要的里程碑,其證書含金量高,但也因其難度讓不少考生望而生畏。考生是否也在糾結哪個考試更難、更適合自己?本文將從多維度為考生剖析兩者難度,助考生合理選擇。
一、稅務師各科目和注會的科目比較起來誰更難?
當我們比較兩個考試時,最直觀的起點便是考試科目設置及其所要求的知識廣度與深度。
注會考試以其科目眾多、內容廣泛且深入著稱。它分為專業(yè)階段和綜合階段:專業(yè)階段需在連續(xù)5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這6門科目;之后還需通過綜合階段的《職業(yè)能力綜合測試》。其知識體系龐大,尤其《會計》、《審計》等科目對理解和應用的要求極高。《財務成本管理》涉及大量復雜模型計算,《稅法》科目也需緊跟頻繁的政策更新。
稅務師考試同樣要求在連續(xù)5個考試年度內通過5個科目,包括《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財務與會計》以及《涉稅服務相關法律》。其特點在于高度聚焦于“稅”及其相關法律與服務。《財務與會計》科目雖包含財務管理和會計內容,但深度和廣度上通常要求低于注會的《會計》與《財務成本管理》。
從通過率看,注會的通過率顯著低于稅務師。注會專業(yè)階段單科通過率普遍在20%-25%之間,部分科目如《會計》可能更低;而稅務師考試的平均通過率相對較高,約在25%-40%左右,其中《稅法一》、《稅法二》等基礎科目通過率較高(但《涉稅服務實務》通過率常低于20%)。
二、稅務師和注會考試的不同科目“難”在何處?
每一門科目的難度背后,都反映了其獨特的學科性質和考核重點。
?注會考試的難點分析:
《會計》:核心基礎,內容繁雜。涵蓋企業(yè)合并、金融工具、合并財務報表等高難內容,重理解和應用,需強大邏輯思維與賬務處理能力。是其他科目的基礎。
《審計》:專業(yè)性強,較為抽象。理論性和實操性強,專業(yè)術語多,缺乏審計經驗的考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需要建立審計邏輯和職業(yè)判斷。
《財務成本管理》:公式繁多,計算量大。涉及大量公式和財務模型,要求良好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考試時面臨時間和準確率的雙重挑戰(zhàn)。
《稅法》:政策瑣碎,更新頻繁。知識點零碎,各稅種易混淆,且稅收政策(如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變化快,需精準記憶和計算應用。
《經濟法》 & 《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相對偏記憶或理解應用。《經濟法》需記憶大量法律條文并能用于案例分析;《戰(zhàn)略》內容靈活,側重考查戰(zhàn)略思維和分析能力,記憶量相對小。
?稅務師考試的難點分析:
《涉稅服務實務》:綜合性最強,實操要求高?;诙惙ㄒ?、二知識,融合稅收實體法、程序法、會計及申報表填寫等內容,要求綜合運用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對無實務經驗者挑戰(zhàn)大。
《財務與會計》:內容廣泛,題量較大。涵蓋基礎財務管理和較全面的會計知識(會計部分約占70%)。對于會計基礎薄弱的考生有一定難度,但考察深度通常不及注會《會計》。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覆蓋面廣,記憶量大。涉及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訴訟法等多種法律內容,需要大量記憶和理解,有“小法考”之稱。
《稅法(二)》 & 《稅法(一)》:相對基礎,但需細致。主要聚焦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所得稅種(稅法二)以及增值稅、消費稅等流轉稅種(稅法一)。知識點細致,需要配合大量練習,但相對于注會《稅法》,稅務師的稅法科目考察更深入細致。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東奧會計在線提供的注會考試科目等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官方公布的內容為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