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級會計備考:別讓“錯覺”成為你的絆腳石




“有時候,危險往往隱藏在看似無害的表象之下?!边@句話在中級會計考試的備考過程中尤為貼切。許多考生往往被一些看似無害的錯覺所蒙蔽,從而忽視了真正需要關注的備考重點。這些錯覺可能源自對考試內容的誤解、對備考方法的錯誤選擇。東奧將和你一起深入探討這些錯覺,并為考生提供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幫助大家更加高效地備考。
目前距離2024年中級會計考試還有110多天,很多考生認為時間非常充裕,可以慢慢備考,或者不急于備考。然而根據歷年考生經驗,考生想要有充分、高效的備考效果,每科學習時長,差不多為基礎班時長的2倍。
以2023年中級會計基礎階段課程為例:
《中級會計實務》基礎班課程時長為104小時,二倍時長為208小時;
《財務管理》基礎班課程時長為42.4小時,二倍時長為84.8小時;
《經濟法》基礎班課程時長為33小時,,二倍時長為66小時;
也就是說,如果考生同時備考3科,所用時間為為208+84.8+66=358.8小時
平均每天要學習的時間為:358.8/110=3.26小時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考生要保障110天不間斷,每天學習3小時以上才能完成高質量的三科備考。如果考生有休息或者因工作家庭瑣事無法學習時間,那么日常備考時間將更加緊迫。
那么,如果不備考三科,僅備考兩個或者一科是不是時間就充足了呢?這也是考生經常出現時間充裕錯覺的原因之一,很多考生因為錯誤認為時間還很長,進備考一科或者兩科,可以慢慢來,不必過于緊張。然而,隨著考試日期的臨近,他們可能會發(fā)現還有很多知識點沒有掌握,時間并不充裕。這種錯覺往往導致考生在備考后期感到焦慮和壓力巨大。
在備考中,許多考生往往會對某一知識點或技巧有初步的了解后,就錯誤地認為自己已經全面掌握了它。然而,這種“知識掌握錯覺”在實際應用中卻常常暴露出考生的知識盲區(qū),甚至導致他們在考試中失分。
以《中級會計實務》中的“長期股權投資”這一知識點為例,考生在初次接觸時,可能會認為它只是簡單的權益類投資。但在實際應用中,長期股權投資涉及到成本法、權益法等多種核算方法,以及合并報表、商譽減值等復雜問題。如果考生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沒有深入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點,那么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就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甚至給出錯誤的答案。
此外,中級會計實務中還存在許多與會計準則、稅收政策等緊密相關的知識點。如果考生只是機械地記憶了某個知識點,而沒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應用場景,那么在考試時,一旦題目稍微變化或結合其他知識點進行考察,考生就可能會感到困惑,無法正確作答。
有些考生可能認為某種備考方法非常適合自己,因此一直堅持使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考試內容的變化,原來的備考方法可能已經不再適用。如果考生不能及時調整備考方法,就可能會陷入低效甚至無效的備考狀態(tài)。
在中級會計考試的備考過程中,每位考生都會基于自身的學習習慣和策略,選擇特定的備考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備考方法并非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推移、考試內容的更新以及考情變化,原先看似高效的備考方法可能會逐漸失效,甚至成為阻礙進步的絆腳石。
例如,有的考生可能習慣于依賴歷年考生的經驗、筆記進行備考。在備考初期,這種方法確實能幫助考生在一定程度下快速熟悉知識,找到重點。但如果考生沒有根據新考綱和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更新和補充,那么這些舊資料就可能無法涵蓋所有的考點,甚至包含已經過時或不再適用的信息。當考生在面對新知識點時,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進而影響備考效果。
此外,中級會計考試的內容往往涵蓋廣泛。如果考生僅僅依賴于單一的備考方法,如死記硬背或大量做題,而忽視了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和應用,那么他們在考試中就可能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導致失分。
制定計劃,以不變應萬變
在中級會計考試的備考過程中,制定一個全面且靈活的備考計劃至關重要。這個計劃不僅能幫助我們系統(tǒng)地復習知識點,還能在考試內容變化時,為我們提供調整策略的基礎。
盡管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備考計劃,但在實際備考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可預見的情況。這時,我們需要具備靈活調整計劃的能力。例如,當發(fā)現某個知識點掌握不牢時,我們可以適當增加該知識點的復習時間;當發(fā)現某種備考方法效果不佳時,我們可以嘗試其他方法。
深入學習,系統(tǒng)梳理
在中級會計的學習中,深入挖掘每個知識點的原理和應用場景至關重要。以“存貨計價方法”為例,不僅要了解其定義和計算方式,還需探究為何選擇某種計價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應用。這樣的學習方式能確保我們真正掌握其精髓。 同時,系統(tǒng)梳理同樣關鍵??忌粌H要構建章節(jié)框架,還有學會根據相關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例如:可以將存貨計價方法與財務報表編制、財務分析等知識點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當我們遇到實際問題時,就能迅速從知識網絡中提取所需信息,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通過這樣的深入學習和系統(tǒng)梳理,我們能更好地構建中級會計的知識體系。
定期審視,反思總結
在備考過程中,考生應該定期評估自己的備考方法是否仍然有效,是否需要根據考試內容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 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反思和總結,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及時糾正并調整學習策略。
定期審視和反思是確保備考高效的關鍵。比如,考生在備考初期采用了大量做題的方式鞏固所學,但發(fā)現對復雜案例分析題掌握不足。在定期審視時,考生通過分析備考狀態(tài)和成果,意識到需要增加對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通過調整了學習策略,注重案例題型的練習,并結合教材深入探究每個案例背后的會計原理和實際應用。再通過反思總結,發(fā)現自身知識點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并進行再次學習。 這種定期審視和反思的過程,不僅有助于考生及時發(fā)現并調整備考策略,還能促進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東奧會計在線提供的以上中級會計師資格證等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官方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本文是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東奧會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