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公式:年限平均法: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工作量法: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2/預計使用年限。年數(shù)總和法: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更新時間:2023-03-01 11:26:19 查看全文>>
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公式:年限平均法: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工作量法: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2/預計使用年限。年數(shù)總和法: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更新時間:2023-03-01 11:26:19 查看全文>>
本月應計提折舊額計算公式
1、年限平均法
(1)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原價×年折舊率
(2)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2、工作量法
(1)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總工作量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間:
1、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從固定資產入賬的下月開始提折舊。
2、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從安裝完畢投入使用的下月開始提取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tǒng)分攤。
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固定資產是指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的計算公式:
(1)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2)工作量法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shù)總和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年折舊率
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不包括稅法中規(guī)定的購進固定資產時支付的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員工培訓費。
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
價:購買價款
稅:相關稅費(包括:關稅、契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等)
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前所發(fā)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成本和專業(yè)人員服務費等。
外購固定資產的會計分錄
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在符合資產定義的條件下,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yè);
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
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shù)總和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年折舊率
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相關知識推薦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公式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