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特點: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交易對象主要是非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交換的行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但有時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
更新時間:2022-08-17 09:19:22 查看全文>>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特點: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交易對象主要是非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交換的行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但有時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
更新時間:2022-08-17 09:19:22 查看全文>>
判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方法:
認定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低于25%作為參考。若補價÷整個資產交換金額<25%,則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若補價÷整個資產交換金額≥25%,視為貨幣性資產交換,適用《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等相關準則的規(guī)定。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企業(yè)主要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1)補價是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不含增值稅之間的差額;
(2)整個資產交換金額即為在整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最大的公允價值。
(3)通常情況下,交易雙方對于某項交易是否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判斷是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進行判斷,企業(yè)應從自身的角度,根據(jù)交易的實質判斷相關交易是否屬于本章定義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應基于交易雙方的情況進行判斷。
投資方以一項固定資產出資取得對被投資方的權益性投資,對投資方來說,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換入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對于被投資方來說,雖取得了實物資產,但屬于接受權益性投資,不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適用范圍:
適用于所有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但下列各項除外:
1、換出資產為存貨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適用準則:《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涉及的企業(yè)合并
適用準則:《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yè)合并》《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和《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涉及的金融資產
不適用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有:
1、換出資產為存貨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適用準則:《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涉及的企業(yè)合并
適用準則:《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yè)合并》《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和《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涉及的金融資產
適用準則:金融資產的確認、終止確認和計量適用《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與貨幣性資產交換區(qū)別:
概念不同:
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yè)持有的貨幣資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確定金額的貨幣資金的權利。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
內容及注意事項不同:
貨幣性資產內容及注意事項:現(xiàn)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jù)等。
非貨幣性資產內容及注意事項: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等。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但有確鑿證據(jù)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非貨幣性資產有別于貨幣性資產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將來為企業(yè)帶來的經(jīng)濟利益,即貨幣金額,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確定的。因此,固定資產屬于非貨幣性資產。資產負債表列示的項目中屬于非貨幣性資產的項目通常有:存貨(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資、委托代銷商品等)、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無形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如果換出的是非固定資產
借:換入的非貨幣性資產[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換出存貨匹配的銷項稅額+支付的補價(或-收到的補價)(-換入存貨或生產用動產設備對應的進項稅)]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銀行存款(收到的補價)
××資產減值準備
貸:換出的非貨幣性資產(賬面余額)
銀行存款(支付的補價)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特點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