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時間: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企業(yè)應當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tǒng)分攤。
更新時間:2025-08-29 12:26:24 查看全文>>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時間: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企業(yè)應當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tǒng)分攤。
更新時間:2025-08-29 12:26:24 查看全文>>
固定資產減值后按照賬面價值計提折舊。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資產發(fā)生了減值,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并把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固定資產成本-累計折舊-累計減值準備
1.企業(yè)至少應當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
2.如有確鑿證據表明,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
3.如有確鑿證據表明,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企業(yè)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
4.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所處經濟環(huán)境、技術環(huán)境以及其他環(huán)境的變化也可能致使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消耗方式有重大改變,企業(yè)應相應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5.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不需要追溯調整)
在固定資產折舊計算中,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假設固定資產在其使用壽命內均勻地損耗其價值。
1.確定固定資產原值和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原值:指固定資產的初始成本。
預計凈殘值:指固定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的預期殘余價值。
2.計算應計折舊額
應計折舊額是指固定資產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
應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存貨計價方法,主要用于計算存貨的成本價格。在這種方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會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進行加權平均計算。
計算公式為: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發(fā)出存貨的方法有哪些?
1.個別計價法:
假設前提: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
基本思路: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fā)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
基本思路: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結存存貨的成本的合計額,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結存存貨的數量的合計數,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格次發(fā)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計算公式: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結存存貨成本+本次進貨成本)÷(原有結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優(yōu)點:能夠使企業(yè)管理層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fā)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
缺點: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fā)貨較頻繁的企業(yè)不太適用
發(fā)出存貨的方法有哪些?
個別計價法:
(一)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1.計算公式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fā)出存貨成本=本月發(fā)出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結存存貨成本=月末結存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結存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本月發(fā)出存貨成本
相關知識推薦
最新知識問答
名師講解固定資產什么時間計提折舊
知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