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稅務師預習搶跑:企業(yè)所得稅會計核算(二)




與其等待命運的眷顧,不如主動去創(chuàng)造機會。備考2022年稅務師考試,能讓我們在專業(yè)和個人資歷上添光加彩,如果決定報考,就一定要百分百專注!
【內容導航】
企業(yè)所得稅會計核算
【所屬章節(jié)】
第四章 涉稅會計核算
【知識點】企業(yè)所得稅會計核算
企業(yè)所得稅會計核算(二)
一、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程序
從資產負債表出發(fā),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會計準則規(guī)定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guī)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于兩者之間的差異分別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每一會計期間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企業(yè)核算所得稅,主要是為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以及利潤表中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所得稅費用一般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個部分,即:
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其中,當期應交所得稅的確定要考慮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確定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 | 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 | 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1000萬元,企業(yè)對該應收賬款計提了100萬元的壞賬準備,資產負債表賬面價值為900萬元 | |
確定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 | 以法規(guī)中的適用條款為基礎,確定資產負債表中有關資產、負債項目的計稅基礎 | 計稅基礎1000萬元 | |
比較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確定暫時性差異和遞延所得稅 | 對于兩者之間存在差異的,分析其性質,除所得稅準則中規(guī)定的特殊情況外,分別確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并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確定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金額 | ||
與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相比,確定當期應予進一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或應予轉銷的金額,作為構成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遞延所得稅 | |||
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 | 按稅收法規(guī)規(guī)定確定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將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所得稅稅率計算的結果確認為當期應交所得稅 | ||
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 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一般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個組成部分,企業(yè)在計算確定了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后,兩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注:以上內容選自焦雪麗老師《涉稅服務實務》授課講義)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