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稅務師《稅法一》怎么學?一文理清命題規(guī)律及備考方法!
稅法一 | 稅法二 | 涉稅服務實務 |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 財務與會計 |
2022年稅務師《稅法一》科目考查細、題量大,要求考生有清晰的思路和熟練的解題技巧,同時也需要考生關注時政熱點中的稅收政策,加強對稅法的運用及理解。下文整理了《稅法一》的命題規(guī)律及學習方法,一起看下。
■ 2023年好課上新,立即領取優(yōu)惠!查看詳情>>>
■ 2023年輕一圖書,限時7折預訂中!搶購23年好書>>>
【難度系數(shù)】:★★
《稅法一》的難度并不大,但是知識點細碎,需要考生記憶的內容較多??荚嚂r重點考查考生對稅收政策的理解,要求考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務問題。此外,《稅法一》與《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的聯(lián)系比較密切,統(tǒng)稱為“三稅”,考生們若將這三科放在一起備考,效率會更高。
【題型題量】:
《稅法一》題型題量 | ||||
題型 | 題量 | 分值 | 得分規(guī)則 | |
客觀題 | 單項選擇題 | 40題×1.5分 | 60分 | 4選1 |
多項選擇題 | 20題×2分 | 40分 | 5選2-4 | |
主觀題 | 計算題 | 2大題×4小題×2分 | 16分 | 4選1 |
綜合分析題 | 2大題×6小題×2分 | 24分 | 單選+多選 | |
合計 | 80題 | 140分 | 84分及格 |
《稅法一》在2022年稅務師考試中的命題總趨勢仍然是全面涉及、章章有題、注重基礎、注重基本政策,適度體現(xiàn)考點的綜合性和實用性。
從近三年題型、題量的考查情況來看,單選、多選、計算、綜合分析這四種題型是《稅法一》考試的傳統(tǒng)題型,初步預計在2022年的考試命題中,題型、題量、各題分值會接近近三年的情況。
必須注意到,自2017年起,《稅法一》的考試沒有“鉆牛角尖”的偏題、怪題,考試命題重基礎、重原理的特點非常明顯,也使得稅務師職業(yè)資格考試命題的難易程度發(fā)生明顯變化,考試通過率大幅攀升,但2021年考題的綜合性提升,考點更細膩,使得一些用死記硬背方法學習的考生難以適應。預計2022年《稅法一》的命題會繼續(xù)把考點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計算、核心規(guī)則,適度體現(xiàn)考點的綜合性和實用性,透徹理解知識點的考生會在考試中受益。
第一章增值稅在考試中的分值依然很高,2021、2020年考試中增值稅的分值分別達到70分、78分,該章的重要性持續(xù)顯現(xiàn)??忌鷳莆胀唤?jīng)營活動涉及多稅種的相互關系和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關注考點之間的關系。各章節(jié)中知識點的聯(lián)系是考試的重難點。
土地增值稅在近三年考試中的平均分值達到17分,土地增值稅計算的配比性強,對考生思維的邏輯性提出較高要求。土地增值稅計算過程中涉及增值稅、城建稅及附加、契稅、耕地占用稅、印花稅等多個稅種,其中有些稅種是《稅法二》的內容。盡管該稅種加大了《稅法一》的綜合性,但該稅種的綜合性在近三年考試命題中都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來。
消費稅、資源稅這兩個稅種與增值稅的關系值得關注,納稅環(huán)節(jié)和相關計稅依據(jù)的把握值得考生重視。
從歷年命題規(guī)律看,新增知識點和新修訂的知識點一直都是考試的重點,時政熱點也在2021年考題中頻頻亮相,考生必須關注。
稅務師職業(yè)資格考試由準入類考試改為水平類考試之后,考試目的發(fā)生改變,命題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考試命題偏向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法規(guī)。近三年大量基礎型考點的命題,以及2021年客觀題考點跨章節(jié)的特點,都要求考生具備踏實的基礎知識。因此對于《稅法一》科目的學習,大家要注重基礎、理解記憶。
教材的編寫是將獨立的各稅種按各章順序編寫,而考試命題會打亂知識點的排序,將跨章或跨節(jié)的知識點組合命題??忌趯W習《稅法一》的時候,需要靈活運用各稅種的關系,可以采用直觀或對比的記憶方法,或借助章節(jié)思維導圖,串聯(lián)記憶。
在備考《稅法一》時,考生要結合考試大綱的要求和以往考試命題的規(guī)律,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了解(考試概率在10%以下)、熟悉(考試概率在30%左右)、掌握(考試概率在60%以上)三個層次。對于教材新增的內容,一般都是考試重點。對于重點內容,考生可以通過歷年考題來加強對該考點的深入理解;對于難點內容,考生可以通過教材例題來鞏固加強,因為以往年度一些有難度的考題往往是教材例題的簡單變形,因此研究考題、把握重點,分析例題、突破難關是備考的必要一環(huán)。
2022年二次延期稅務師考試時間為3月18-19日,希望大家能把握住眼下的備考時間,預祝各位辛勤備考的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本文是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東奧會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