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舊率是什么意思
精選回答
折舊率是指在固定資產折舊過程中,用于計算每期折舊額與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或凈值比例關系的比率。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損耗程度的大小,通常以百分數(shù)的形式表示。
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企業(yè)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消耗方式選擇上述折舊方法,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消耗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并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一. 年限平均法(直線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平均分攤于其可折舊年限內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相等。
這種方法適用于在各個會計期間使用程度比較均衡的固定資產。
計算公式
年折舊額=(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原值×月折舊率
二.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稱作業(yè)量法,是根據固定資產在使用期間完成的總的工作量平均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損耗程度與完成工作量成正比關系的固定資產,或者在使用期間內不能均衡使用的固定資產。
計算公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總工作量=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月折舊額=單位工作量折舊額×當月實際完成工作量
三.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按直線法折舊率的兩倍,乘以固定資產在每個折舊年度的期初賬面凈值(原值-累計折舊)計算折舊的方法。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年折舊額=每個折舊年度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四. 年數(shù)總和法
年數(shù)總和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為基數(shù),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shù)為折舊率,計算各年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折舊方法。
計算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逐年數(shù)字總和
年折舊額=(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優(yōu)惠
所有行業(yè)
1. 技術進步、產品更新?lián)Q代較快的固定資產: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
2. 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tài)的固定資產: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
企業(yè)在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包括自行建造)的設備、器具(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資產)。
單位價值≤500萬元,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單位價值>500萬元,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
全部制造業(yè)
購進的固定資產(包括自行建造):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
海南自貿港企業(yè)
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置(含自建、自行開發(fā))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
單位價值≤500萬元,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單位價值>500萬元,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
1. 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規(guī)定折舊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shù)總和法。
2. 所稱設備、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資產;購進,包括以貨幣形式購進或自行建造,其中以貨幣形式購進的固定資產包括購進的使用過的固定資產。
3. 固定資產購進時點按以下原則確認:以貨幣形式購進的固定資產,除采取分期付款或賒銷方式購進外,按發(fā)票開具時間確認;以分期付款或賒銷方式購進的固定資產,按固定資產到貨時間確認;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竣工結算時間確認。
4. 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是指固定資產在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所屬年度一次性稅前扣除。
5. 企業(yè)選擇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的,其資產的稅務處理可與會計處理不一致。
6. 企業(yè)根據自身生產經營核算需要,可自行選擇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未選擇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的,以后年度不得再變更。
相關知識點,可以點擊查看:
相關知識點的詳細解讀,考試重難點分析盡在東奧會計在線財務與會計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