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財務與會計》高頻考點:財務分析與評價
【高頻考點3】每股收益的計算與分析
項 目 | 需要注意的點 | |
基本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于普通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發(fā)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shù) 1.不考慮稀釋性潛在普通股 【提示】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股權證、股份期權等 2.發(fā)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shù)的計算 主要關注的是對凈利潤的影響程度。如母題,年初發(fā)行在外的普通股影響全年的凈利潤,因此時間權重是12/12;2016年5月1日發(fā)行新股3600萬股,會導致股數(shù)增加,但是只是從5月1日開始到年末(共8個月)這段時間影響凈利潤,5月1日之前股數(shù)沒有增加,不影響凈利潤,所以增加股數(shù)的時間權重是8/12;若存在股票回購,比如說8月1日回購,從8月1日到年末(共5個月)股數(shù)減少,就不影響凈利潤,所以需要扣除,時間權重是5/12 【注意】股票股利、公積金轉增資本、拆股或并股等,不影響所有者權益總額和盈利能力,其增加或減少的普通股股數(shù)不需要加權平均計算 | |
稀釋每股收益 | 可轉換公司債券 | 1.分子凈利潤的調整: 負債成分公允價值=利息和本金現(xiàn)值的合計數(shù) 假設轉換所增加的凈利潤=負債成分公允價值×假設不具備轉股權的類似債券的市場利率×(1-所得稅稅率) 2.分母股數(shù)的調整: 假設轉換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數(shù)=可轉換債券的面值/轉換價格 在基本每股收益計算的基礎上多考慮上述調整就是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 |
認股權證 | 1.分子凈利潤不需要調整 2.分母股數(shù)的調整: 調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數(shù)=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shù)-行權價格×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shù)÷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 【理解】認股權證行權時發(fā)行的股數(shù),可以看成是兩部分,一部分是按照平均市場價格發(fā)行的普通股,這部分普通股由于是按照市價發(fā)行,導致企業(yè)經濟資源流入與普通股股數(shù)同比例增加,也就是沒有稀釋作用,是不考慮的。另一部分是按照無對價發(fā)行的普通股,由于是無對價發(fā)行,不會導致凈利潤增加,但是股數(shù)卻是增加的,因此具有稀釋性 “行權價格×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shù)/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就是第一部分的普通股,沒有影響每股收益,不具有稀釋性,因此是不考慮的,所以需要扣除,只考慮剩余部分的股數(shù) 在基本每股收益計算的基礎上多考慮上述調整就是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 | |
股份期權 | 跟認股權證的計算原理一樣 【注意】認股權證、股份期權等的行權價格低于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才有稀釋性 |
【高頻考點4】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各個財務比率指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對企業(yè)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分析的一種方法。
主要財務指標及其關系 | 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權益乘數(shù) =銷售(營業(yè))凈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shù) 其中: 總資產報酬率=銷售(營業(yè))凈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 權益乘數(shù)=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1+產權比率 【提示】權益乘數(shù)、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計算時存在相互轉換。 |
分析要點 | 1.凈資產收益率是綜合性最強的財務比率,也是杜邦財務分析系統(tǒng)的核心指標。 2.總資產報酬率也是綜合性較強的重要財務比率,是銷售凈利潤率和資產周轉率的乘積。 3.銷售凈利潤率的主要影響因素,一是銷售收入,二是成本費用。 4.總資產周轉率是反映資產管理效率的財務指標。 5.權益乘數(shù)反映所有者權益同企業(yè)總資產的關系,主要受資產負債率的影響,如果資產負債率提高,則權益乘數(shù)提高,所以,權益乘數(shù)與資產負債率同方向變動。 |